“梅”好未来,益“企”共享
□ 本报记者 盛文虎
通讯员 钱宇骁 林少丹
最近,玄武区发改委发布今年第一批优化营商环境应用场景,梅园新村街道在熊猫·万谷金融科技中心打造的“一见会客厅”榜上有名。这个由梅园新村街道与南京商业地产商会联合打造的企服平台,通过开展主题沙龙、大咖开讲、行业培训、对话访谈、路演推介等系列活动,实现“资源一网聚合、服务一站通达”。
没有营商环境的“绿水青山”,就没有经济发展的“金山银山”。地处城市中心的梅园新村街道,集聚着2.2万余家经营主体,既有亚新科、迪比信可、汉唐国际这样的行业龙头,也有一批怀揣创新梦想的新生力量。近年来,街道以构建“15分钟企业服务圈”为目标,围绕网点布局、机制重塑、资源导入,精准匹配企业发展需求,搭建跨界合作的直通车。
深耕沃土,厚植生态,为企服务的效能最终转化为驱动发展的动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年度指标的114.8%,新增经营主体3391家,新增四上企业19家……2024年,梅园新村街道多项经济指标位居玄武区第一方阵,重回全区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第一等次。
企业在哪里,驿站就在哪里
“创新型中小企业有哪些评价标准”“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入库申报材料如何撰写”“成功申报后对企业发展有什么帮助”……3月28日,一场政策宣讲会在熊猫·万谷金融科技中心如期举行。台下,梅园新村街道的47家中小企业和5家园区运营商围绕项目申报的细节轮番提问,台上,外聘专家挨个答疑解惑,为企业送去“政策速递”。
熊猫·万谷金融科技中心,是梅园新村街道金融、科技类企业集聚度最高的楼宇,也是老城片区的“门面”。去年,街道与南京商业地产商会联合,在这栋高端写字楼里共建“一见会客厅”,为楼内企业提供政策辅导、项目对接、人才互访等全链条服务。目前,会客厅累计开展各类活动40多场,主题涉及提振商业消费、文旅融合、产业招商、城市更新等,同步串联不动产开发运营、专业机构、投资基金等产业链资源,搭建政府、企业、商会三位一体服务平台。
企业在哪里,服务就要跟进到哪里。不只是熊猫·万谷,在珠江路上,锦创数字产业园里有200余家企业,载体出租率超过90%。针对园区以小微企业为主的特点,梅园新村街道把企业服务港直接搬进园区,工商注册、银行开户一键代办,用工招聘、资金借贷专人跑腿,真正帮助企业走好“最先一公里”。今年,街道在玄武区市场监管局支持下,建立“企业服务港”,将街道挂靠企业统一托管,目的就是让企业就近就便享受专业服务,安心开展经营。
企业最密集的地方,就是需求最旺盛的地方。梅园新村街道立足主城街区老旧楼宇多、迷你园区多的特征,见缝插针布局服务网点,与载体运营方协同配合,快速高效解决企业难题。今年,梅园新村街道还计划在INNO未来城设置企服驿站,与熊猫·万谷和锦创数字产业园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构建覆盖全域的“15分钟为企服务圈”。
发展缺什么,专员就送什么
有了服务驿站,就要有人对接需求。避免网点“空转”,梅园新村街道挑选“精兵强将”,组建了一支23人的专业服务团队,以包片挂钩的方式,每人认领1—2个楼宇园区,每周至少走访2次,起底企业诉求,精准纾困解难。
梅园新村街道发展服务部副主任许长春,就是23名服务专员之一,熊猫·万谷金融科技中心和黄埔科技大厦,就是他的“责任田”。3月28日,他和往常一样来到黄埔科技大厦,睿辰欣创的财务总监齐雅莉已经等候多时。这家脱胎于60所研发中心,专注于仿真技术的老牌企业,在楼里扎根了10年。目前,企业已完成4轮融资,即将启动IPO程序。“最近刚中了一个1600万元的标,今年开局不错。”齐雅莉迫不及待与许长春分享了这个好消息。
展开全文
作为国内头部的军事仿真领域龙头,睿辰欣创主要为作战部队、军事院校、科研院所提供教学训练、实验论证和数据分析系统,尤其在陆军领域拥有强大的技术实力。今年,企业计划将业务触角延伸至空军和海军,许长春立即将企业诉求上报街道,协调相关部门联系海军指挥学院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对接专家资源。“在高校的支持下,我们有了完备的技术参数,极大缩短了产品研发周期。”齐雅莉说。
市场行情瞬息万变,发展机会稍纵即逝,企业服务也要兵贵神速。依托23名“特种兵”,梅园新村街道打破需求与服务“两张皮”问题,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企业最急需的资源送上门,真正做到“随叫随到”“缺啥补啥”。“一般性诉求当天给说法、3个工作日解决,复杂问题一周之内必须回复。”许长春介绍,企业怕就怕有困难求助无门,提要求石沉大海,“我们通过定期上门、限时解决,给企业吃下‘定心丸’,放下包袱闯市场。”
南京桦海智能是海康威视的江苏总代理,去年底,企业在龙蟠中路上的南京展厅需要购置一部分产品,但由于资金体量大,负责人一时犯了难,“这笔资金是临时周转,订单就在手上,2个月后产品就能出售,如果用过桥方式,财务成本太高了。”企业找到了服务专员,没想到第二天街道就带着交行玄武支行的工作人员上门,在确认采购和销售合同后,银行当即拍板,能贷!一周不到,3000多万元的贷款就打到了南京桦海的账户上。
实际上,在梅园新村街道,企服专员并非只有23个人。上到主要领导,下到基层员工,企业的需求始终摆在第一位。“通过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处处都是服务场景’的导向,真正让辖区企业如鱼得水、如虎添翼。”街道办事处主任王鹤说。
服务添一度,产业就高一度
落户在东宫大厦的紫泉能源,是梅园新村街道的纳税大户。这几年,企业将业务重心转移至海外,在赞比亚、津巴布韦承接了多个项目。
企业出海,意味着在拥抱更广阔市场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在合同审查、合规经营方面,我们几乎是两眼一抹黑。”紫泉能源副总经理张进介绍,只要有什么疑惑,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向梅园新村街道求助,一通电话,行业专家和法律顾问就会上门指点迷津。也正因为这份信任,紫泉能源的海外业务全部顺利推进,“毫不夸张地说,梅园就是我们的风水宝地”。
把服务做到企业的心坎里,政企关系才能“清”上加“亲”。另一件事同样让张进印象深刻。因为企业注册时没有“集团”二字,按照税务规定,不同业务板块的子公司在资金内部流转中,将会产生增值税。梅园新村街道一边协助企业变更工商注册,一边向税务部门出具临时性的情况说明,成功帮企业节省下一大笔税费。
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营商环境的温度,决定了产业发展的高度。梅园新村街道紧盯数字经济、现代商贸和金融服务等产业方向,整合各类资源“为我所用”,用心用情回应好经营主体的关切。
资金是中小企业普遍关心的共同话题。解决企业最大痛点,梅园新村街道依托辖区金融机构密集的优势,通过银企对接广开融资渠道,协同职能部门推动扶持政策精准落地。去年,街道对辖区企业进行了“地毯式”排查,89家企业提出了4000多万元的融资需求,通过牵线搭桥,目前近六成企业的难题已经得到解决。就在今年,初创企业优赢科技也在玄武区知识产权局的帮助下,成功完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获得50万元的启动资金。
公平,是衡量地方营商环境的重要标准。在梅园新村街道,龙头企业与初创黑马平等对待,央企国企和外企民企一视同仁,每一个经营主体,都是街道的“自己人”。
去年迁入梅园新村街道的德资企业迪比信可,想在区内寻找合作伙伴,共创一个双碳平台。玄武区马上就撮合了省国际货运班列有限公司和中国电信南京分公司,三方在迪比信可落户15周年庆典前,签署了《中欧班列与国际货物运输双碳管理战略合作白皮书》。
“这速度,比我们这些干‘次日达’‘次周达’的还高效!”企业负责人华宁透露,地方政府的服务,让参加庆典的德国高管深受感动。返回欧洲前,他们专程给玄武区写了感谢信,“因为在这里,我们不仅感受到玄武践行营商政策的一致性,还感受到了作为一家纯外资企业,与本地国企、民企享受到的同等待遇。”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服务效能就是竞争力。梅园新村街道党工委书记汪拥政表示,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就是要做到“答应的事说到做到,着急的事随叫随到,常规的事细致周到”,用行动解除企业后顾之忧,以服务放大比较优势,擦亮“梅”好未来,益“企”共享的“金字招牌”。
评论